2016年《半月谈》第10期: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半月谈是备考公务员考试的重要资料,考生也可通过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用书中的申论部分掌握更多的申论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现辽宁公务员考试网(www.lngwy.org)将每期按时更新半月谈信息,建议考生可ctrl+D收藏本站,以便随时关注最新资讯和考试信息。以下为2016年《半月谈》第十期的内容,请查看:
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多,而在供给端,我国农产品常常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仍然是大路货居多,一些品种甚至生产过剩,出现“卖难”。这一问题是我国农业面临的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为此,农业部最近提出,重点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4月25日,他在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
那么,如何理解和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关键是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抓什么?怎么抓?
为什么?这是应对农业发展严峻挑战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化解。
一是国际竞争力下降。尽管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2亿吨,但全年粮食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亿吨。造成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倒挂。以2015年12月为例,稻米、小麦、玉米国内市场价格比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格每吨分别高出1320元、920元和600元。造成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产品的人工和土地成本增长过快。
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超采地下水,侵占湿地造田种粮、造池养鱼,开垦陡坡耕地和易沙化土地,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种粮种菜,农用薄膜残留土壤,这些生产行为增加了当前产量,但这是以牺牲子孙后代发展根基为代价换取的。农业产能透支带来的后果在逐步显现,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
三是供需匹配能力下降。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较为严重。据估算,2015年我国粮食消费量约为6.5亿吨,0.3亿吨的缺口需要靠进口弥补,但2015年我国粮食实际进口量达到1.3亿吨。之所以超量进口1亿吨,在于我国需求量大的大豆国内生产不足,而国内玉米产量增长难以被需求增长消化,大量库存积压。奶粉进口量快速增长,而国内奶牛养殖业销售不畅。
抓什么?关键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与农业结构调整相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从根本上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以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应对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和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控制农产品人工成本过快上涨、增强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的根本出路。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二是以绿色产能的增长接替边际产能的退出。如果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计入生产成本,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开垦陡坡土地和湿地、超采地下水、使用重金属超标耕地形成的那部分产能就会得不偿失,是需要市场出清的、典型的边际产能。促进这些边际产能有序退出,必须找准支点,特别是要把外部负效应内部化,让采取这种生产方式的人付出代价,让其有压力退出;实行轮作休耕补贴,让其有动力退出。同时,要让绿色、健康产能的增长跑赢边际产能的退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三是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在总结借鉴日本“六次产业”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以农业为基础,以提高农民分享比例为目的,推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按照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的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按照有利于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方向,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怎么抓?重点是释放正确的市场和政策信号。
既要发挥市场信号的导航灯作用,也要发挥政策信号的指挥棒作用。稳步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以降低价格扭曲程度、矫正资源错配为方向,以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为原则,“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继续执行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但要增强政策弹性,改变只涨不降的刚性预期。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模式。无论是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还是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抑或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都应体现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聚焦、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发力的政策取向,以农业政策转型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型。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