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卖女救子”:卖惨式求助当慎用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卖女救子”:卖惨式求助当慎用。要想申论成绩好,关注热点不可少。辽宁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积累对于申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辽宁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更多辽宁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用书(免费赠送200+课时在线听课,2万道题在线刷题、200套真题在线模考)
仔细研读下文>>>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卖女救子”:卖惨式求助当慎用
“卖女救子”:卖惨式求助当慎用
怪招一出,立马见效。长此以往,互联网个人救助将变成各种比惨——就如同胸口碎大石的街头表演。
因4岁的儿子患有白血病,无力负担治疗费用,父亲在成都一地铁口举起了“转让女儿救儿子”广告牌……这两天,男子“卖女救子”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孩子母亲介绍,家里六口人,“平均每个月家里有七千左右的收入”,但相对孩子的治疗费用仍捉襟见肘。谈到为何会“卖女救子”时,当事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举只是希望能引起社会关注,并非真的要“转让”女儿;透露“是和某网络募捐平台的工作人员一起想的主意”。
在该事件中,我们无需苛责当事人,身陷厄境的他们“向噱头要出路”,可以理解。若非没有太多选择,他们或许也不至于剑走偏锋。从情感层面讲,我们也理应对其境遇心怀悲悯。
但就“卖女救子”噱头而言,这已不只是“欠妥”。“卖女救子”不是一般的卖惨,还有自我贬损、歧视女孩等多个违反现代伦理的因素在其中。所以其动机可悯,其手段却不可鼓励——作为求助者,需要的是互相尊重的平等个体之间基于共情的互助,而非以人格尊严受到贬损为代价的“求关注”。
如果罔顾伦理道德,只用丛林法则式逻辑考量,这起“卖女救子”事件兴许应被奉为传播学上的个人求助成功案例。据家属介绍,“卖女救子”的策划出来前,他们家在某平台上只筹得了1万多元,策划引起轰动后,迅速增长到了4万元。
怪招一出,立马见效,可以推想,如果放纵这样的事情不理,未来的互联网个人救助将变成各种天方夜谭的大秀场,求助者为了获得快速的救助而无底线比惨——就如同胸口碎大石的街头表演。
当下的社会大众不都是低俗的审丑群体,很多人看到该事件的第一反应仍是强烈的不适;甚至有求助平台终止了该项目,暂停提现。这样做,看起来对着急用钱的家庭来说不够公平,但长期来看,为个人求助建立道德伦理的底线无疑尤显重要。
在互联网募捐平台上或有些论坛贴吧里,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求助项目出现。对处在困境中的个体家庭来说,得到救助的机会并不是完全公平的。在互联网平台上,有更好的图片和文案能力的家庭,有更广泛社交网络人脉关系的家庭,即便不是最贫困的人群,往往也会有好的效果。
在卖女救子的个案中,当事人只是个普通工人家庭,想在诸多求助者中脱颖而出,拿出最激进的卖惨,一方面制造成为奇观事件引起互联网的传播,另一方面激发捐赠人的同情心,的确是种“策略”。
但这样下去会形成两个极端——有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的家庭或敢拉下脸面比惨的家庭,或许能通过互联网的工具放大自己的求助;这是公众能看到的,公众看不到的,则是更多的家庭被逐渐排斥在网络求助之外。这是目前网络求助中已经出现的苗头。
慈善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支撑,就容易滑落成为表演家的舞台,这是现实规律。这起“卖女救子”事件中,涉事家庭的苦难是真实的,但卖惨噱头损害伦理的行为模式,则不值得肯定。这本质上也对社会保障和救济机制提出了要求:应该让有需要的人得到真正的帮助,而且是站起来得到帮助。(姚遥)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