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辽宁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时政资料

时政热点:一颗初心 一生践行

发布:2020-02-03 16:41:19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一颗初心 一生践行。

  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春节前夕,记者一行来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家中拜访,听他讲述一生坚守的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一丛兰花,一排书架,一杯清茶,坐在冬日暖阳中的陈佳洱,有着一种从容而又温暖的气息。他说,自己于2019年年底办理了退休手续,终于有时间放松下来,每天上上网、读读书。

  但是,作为一位在核物理领域钻研一生的科学家,科技创新发展依然是耄耋之年的陈佳洱宿寐牵挂的事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陈佳洱强调,“科研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担当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不断为国家创造新的科研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研实力。”

  1934年,陈佳洱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之家。年少时期的他,一直生活在战乱年代。在残酷局势面前,少年陈佳洱深刻意识到:只有国家强盛,才有个人尊严和发展前程。

  新中国的成立,让陈佳洱这一代人有了展翅翱翔的平台和依靠。1950年,陈佳洱考入大连大学物理系,师从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每次实验课,王大珩老师总是早早等在门口,每个学生都得通过他的口试考验才能进去做实验。”陈佳洱回忆,王大珩的科学指导和严格要求培养了自己严格、严密、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为后来投身科研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陈佳洱从大连大学转到了吉林大学。在这里,他遇到了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朱光亚给他上原子物理课,并指导了他的毕业论文。朱光亚的教学,进一步加强了陈佳洱对科学事业的兴趣与热爱。

  1955年1月,中央作出在我国建立核工业、发展核武器、建立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决策。因此,毕业后在吉林大学留校任助教的陈佳洱在那一年被调到了北京大学,参加我国第一个原子核教育基地的建设。

  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执着的科学精神,让陈佳洱很快脱颖而出。1958年,24岁的他因带头研制我国第一台30兆电子伏特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被选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获颁奖章。

  1963年,中英双方互派访问科学家,陈佳洱被北京大学推荐到牛津大学。由于表现出众,陈佳洱又被推荐到了世界顶级物理学研究机构——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他取得的最大收获是掌握了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心区中粒子束的运动规律,并在研究和实验中将其束流量提高了3倍以上。陈佳洱因这个研究成果,被一个英国同事兴奋地称赞为“谐波加速之王”。他的出色表现,也让英国同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的科研工作者。

  科学研究与时代共振,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才能焕发出璀璨的光芒。1966年,陈佳洱回国后,继续投身国家科研事业,致力于在低能核物理加速器领域作出一系列贡献,党和国家也把更大的责任和重担不断放到他的肩上。1984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1996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99年又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百年华诞,党中央首次提出“我国要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此后,在陈佳洱的主持下,北大与清华签订了携手共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协议书。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启了新的时代。

  作为一名教育家,陈佳洱对人才培养有着自己的思考,强调基础课程一定要由高水平的教师讲授。他当校长时,依然坚持在讲台上讲课。他说:“校长要重视教学,在第一线讲课,才能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才能与教师有共同语言,才能把学校办好。”

  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更要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不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以新的担当和作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陈佳洱这样说的时候,清澈的眼神中散发着坚定的光芒。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3日 01版)
扫码关注辽宁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查看更多辽宁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还有更多上岸技巧的推送。

  \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0 http://www.ln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4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