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考行测言语理解,细节理解常见错误
更多行测技巧与方法扫码获取
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的重要性
细节理解题是言语模块中的一类必考题型。细节就是指文段中那些常常容易被人忽略、易混淆的部分。提问方式常见的有:“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等。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准确查找、把握细节信息并合理推断阅读材料隐含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高,但是需要考生仔细去对比选项和题干中对应信息是否匹配,本文就给大家整理一下细节理解题中的几种常见错误类型。
第一大类:偷换类
按照偷换内容的不同,最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偷换概念:
指命题人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一些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迷惑性较大的设错方式。
如原文材料中说的是天文学家日常所分析的照片多数都是黑白的,我们在杂志和其他彩色印刷品上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天文照片,其实是通过把多张望远镜拍摄的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加工合成而来的。
选项中则说五彩缤纷的天文照片是靠不同波段的彩色照片加工合成而来。选项将原文的“黑白照片”偷换成了“彩色照片”,属于典型的偷换概念。
2.偷换范围:
选项将题干中表示范围的词语偷换成其他一些表范围的词语,进而使句子的含义发生变化。
比如文中是表全部量的“所有都”、“一切”等词语,而在选项当中可能会替换成“大部分”、 “大多数”“许多”等,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带有范围词的一些句子。
原文表述为页岩气燃料因价格便宜和洁净,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石油公司以及地质勘探和开采公司的重点研究目标。
选项表述为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页岩气的开采投入。选项将 “许多国家 ” 偷换为 “世界各国 ” 。
3.偷换逻辑:
选项中两个事物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主要包括因果倒置、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混淆、并列关系混淆为必要条件关系等。
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选项和题干中出现的相关逻辑词,并要能判断不同逻辑词与之相对应的逻辑关系。
原文表述为代餐对于减肥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最主要的还是结合运动改善饮食方式
设选项表述为代餐饮食配合运动,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选项将充分条件偷换为必要条件。
4.偷换程度:
选项将可能的 ( “或然” ) 说成确定的( “必然” ) 的一种设错方式。
比如文中是不确定性语气的词语,“可能是”、 “也许是“、"大概是"等,选项替换成"一定"、"必然"等。
原文表述为截至目前,并没有直接的研究证据表明,吃了核桃之后,就能短期内提高人的智商,或者提高考试成绩
设选项表述为吃核桃短期内能够提高人的智商或考试成绩。选项将或然语气“并没有直接的研究证据表明”偷换为必然语气“能够提高”。
第二大类:无中生有
选项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以迷惑考生。
如原材料说的是网络媒体是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通过网络,可以反映各个方面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和看法。
设错选项则改为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原文句中并没有将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进行对比,而选项中的“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属于两者关系上的无中生有。
第三大类:以偏概全
指以个别事物替代一类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
原文材料中写的是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
设错示选项改成为了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基督徒和罗马人在祭祀活动中只用牛羊献祭,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选项在原文的基础上去掉了“通常”二字,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去表述也过于绝对不够严谨。
本文主要从宏观上给大家梳理了细节理解题中的几大类设错类型,并具体介绍了每一类的不同设错情况。
其实细节判断题的题目难度不大,但是比较耗费时间,加之近几年细节理解题的文段类型多为科技类文章,通读难度较大,考生在做题时既需要耐心也需要细心。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